襄阳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
4月25日我市召开全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,市市场监管局(市知识产权局)、市中级人民法院通报相关工作情况。
市市场监管局(市知识产权局)党组成员、副局长胡启敏从近年工作成绩、未来工作规划等方面介绍我市知识产权工作成绩。自2019年至今,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从2019年的365件提升至2023年的931件,增长约1.5倍;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.91件,年均增长27.6%,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.69件,年均增长31.57%,有效注册商标数量达53330件,同比增长10.12%,全市地理标志总量达到90件,位居全省第一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9亿元,兑现知识产权专项奖补超过3500万元。
市知识产权局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线,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为抓手,构建知识产权创造、运用、保护、管理和服务一体化工作体系,全面激发知识产权创新创造活力。目前,全市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73家,省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10家,省级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12家,并建有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、省级知识产权“双创”产业园。
2024年1月,我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,紧接着制定了《襄阳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(2024—2026年)》,明确到2026年底,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.5件,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;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突破9万件,有效地理标志数量达到92件;年度发明专利授权总量超过1000件,年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50件;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超过15亿元等目标。
我市将通过系统推进知识产权创造、保护、运用、服务等工作,建设知识产权强市,为建设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知识产权有力支撑。
市中级人民法院通报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有关内容。“在案件数量上升、办案压力增大的情况下,两级法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审判工作,配齐配强专业审判力量,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平均结案时间36天,47%的案件庭前调解撤诉,审判质效不断优化提升。”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徐俊介绍。
随着全社会知识产权维权意识的提升和维权能力的增强,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大幅上升。全市法院近五年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4285件,审结案件4129件。2023年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数量较上年上升了220%,今年一季度全市知识产权一审案件继续增长,受案数将近400件。
为了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,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“快保护”,推进完善知识产权案件“简案快办”机制和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,着力解决知识产权审判“案多人少”、繁简不分、效率不高,“赢了官司,输了市场”等问题,有效缩短案件审理周期,降低权利人维权成本,让知识产权权益能够快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。
坚持“严保护”,加大对侵权者的打击力度,积极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,依法从严惩治侵权假冒,办理的42件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,有65名被告人被追究刑事责任。
坚持“大保护”,部门联动,把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触角延伸到服务企业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全年目标实现自贸区、县级以上工业园区巡回法庭全覆盖,实现多效合一,帮助经营主体合法经营。